教育中心

基礎分析

市場預期對於價格的影響往往大於實際數據。因此,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預期值,並警惕任何可能導致市場波動的不一致情況。通常在數據發佈後會進行修正。注意比較與前期有何異同,它能幫助您準確分析未來數據。了解基本面數據的價值。通常可以用它辨認買賣信號。根據對匯價影響力的大小,我們將重要的經濟數據劃分為三類:

什麼是基本面分析

除了技術面分析之外,另一種分析貨幣市場波動的主要方法是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就是當評估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走勢時,研究和考慮經濟指標、資本市場以及政治因素,將宏觀和微觀經濟理論運用於匯市中,預測匯價未來走向。重大基本面消息通常是推動匯率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本面分析的關鍵在於在這些資訊對貨幣價格產生影響前,作出相應的行動。對基本面分析者來說,從一件事件的發生到該件事件對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的這段時間,意味著一個交易獲利的機會。

從油價的波動以至各國中央銀行的政策,很多基本因素也會對外匯交易市場構成影響。一些因素會明顯地對價格的走勢構成較大的影響,而以下例子將會為您提供堅實的基礎。基本因素影響貨幣的供求,我們列出了過往對外匯市場造成影響的幾個基本因素,以便對任何特定貨幣或整體市場未來走勢的形成有所理解。每一種基本面分析工具也是基於一個相關的基本因素,將會為貨幣的走勢提供一些提示。監控這些基本因素的變化,將會為您對貨幣趨勢的逆轉或持續帶來預警。

一、中央銀行對利率的決定,例如每月由美國聯儲局或歐洲央行對利率調整所做出的決定。

二、季度 GDP 數值,通常年度初期的 GDP 數值會對市場行情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市場預測數據,市場預測資料通常在事件發生前的一周至兩天之內在業內公開。

最終公佈的資料與市場預期的接近或相同,會對市場參與者較為有利。若公佈數值與預期數值有較大差距,投資者通常會見利拋售。

四、政治事件,國家選舉、911 事件以及伊拉克戰爭等事件均會影響貨幣的價值。

五、主要指標。交易者所關注的通脹指數、美國供應管理協會指數(ISM)及歐洲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六、美國全國工業生產指數、非農業人員收入(該報告暗示未來新出現的就業機會)、美國密歇根情緒指數、德國企業信心指數以及日本的季度短觀報告。

重要數據分析

一、最重要的數據有:

(1)非農就業數據及失業率:

每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公佈上一個月的資料。它是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反之則對美元不利。

(2)貿易收支:

每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公佈兩個月前的資料。它反映了該國在一段時期內對外貿易總額的收入與支出的多少,貿易貨幣流入減流出為正就是貿易盈餘,為負就是貿易赤字。如果貿易赤字擴大,反映進口大於出口的金額在擴大,說明美國商品吸引力不及外國商品,美國決策者將可能採取行動使美元貶值來改善貿易赤字,這對美元不利。相反,貿易赤字下降有利於美元。有的國家如果貿易收支是盈餘,那麼盈餘增大有利於該國貨幣走強。貿易帳是對一國或地區總體經濟活動的整體評估,因其重要的影響力而受到匯市參與人士的密切關注。出口活動不僅反映出一國的競爭力,同時也是海外經濟活力的表現。進口趨勢則反映的是該國的國內經濟實力。若一國產生重大貿易赤字,通常會造成該國貨幣疲軟。不過大規模的金融投資流入,可以抵消這種負面影響。

(3)國內生產總額(GDP)

每年的一、四、七、十月底公佈上一季度的初值,之後兩個月會公佈兩次修正值。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代表一個國家境內的全部經濟活動,也是對總體經濟活動最廣泛的衡量。它是一項綜合性指標,反映一個國家所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例如: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即使將營利匯回其位於其它國家的母公司,其營利仍是美國 GDP 的一部份。 GDP 的數字高,表示該國的投資效率佳,海外資金容易流入,其幣值自然會往上攀升。作為一項衡量經濟活動的最重要指標, GDP 備受矚目。

GDP 報告共公佈三次:

1、預期值(第一次公佈)

2、初值(第一次修正值)

3、終值(第二次及最後一次修正值)

這些修訂通常會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強勁的 GDP 數據通常會提高升息預期,這至少短期而言對相關貨幣時最強的支撐力量。若 GDP 上升和通脹壓力局面並存則另當別論。除了 GDP 外,還有 GDP 平減指數。 GDP 平減指數不僅衡量總 GDP 物價的變化,同時也用來計算各分項部分的物價。

GDP 平減指數是除了 CPI 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通脹指標。它的計算基礎比 CPI 更廣泛,並不侷限於固定的商品和服務種類,這表明消費模式的改變以及新商品和服務的引進,也將反映在平減指數之中。

(4)利率決定及會議細節:

每月上旬公佈,兩周後公佈會議細節。如果調升利率,那麼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會增加,會吸引更多買入者,從而使其有利該國貨幣。

(5)日本短觀報告:

每個季度末或下季度初公佈。短觀報告( Tankan)是日本的景氣領先指標之一,根據歷史顯示日本政府每季公佈的企業短觀報告數據極具代表性,能準確預測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勢。日本政府每季會對近一萬家企業作未來產業趨勢調查,受訪對象分成製造業與非製造業,各分成大、中、小型企業,調查企業對短期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現時與未來經濟狀況與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調查結果負數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樂觀的公司,而正數則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悲觀的公司。

二、第二類數據:

(1)資本流動數據:

每月十六日到十九日公佈兩個月前的數據。該數據是針對美國債券及股票的資金流動情況,不包括直接投資。

(2)經常帳:

每年三、六、九、十二月公佈前一季度的數據。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其餘額是正數(順差),表示本國的淨國外財富或淨國外投資增加。如果是負數﹙逆差﹚,表示本國的淨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貶值。經常帳是國際貿易數據重要組成部分,該數據能最大範圍地衡量商品和服務的銷售購買、利息支付及單方面收支轉移。貿易帳包含在經常帳之中。一般情況下,經常帳赤字也利空本蔽。

(3)零售銷售:

每個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公佈前一個月的數據。反映了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零售業以現金、信用卡形式的商品交易情況。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4)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每月第三個星期公佈上個月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衡量通脹的手段。反映了消費者目前花費在商品、勞務等的價格變化,顯示了通貨膨脹的變化狀況,是人們觀察該國通貨膨脹的一項重要指標。CPI是一項重要的通脹指標,這是因為消費者支出占據整體經濟活動的將近三分之二。CPI上升經常將伴以短期利率的提升,這有助於匯價在短期內走高。不過,若通脹成為一國經濟長期問題,那麼投資者對該國貨幣的信心最終會受損,從而利空該國貨幣。

三、第三類數據:

(1)耐用品訂單:

一般在每月的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公佈前一個月的數據。指不易損耗商品的訂購,如車輛、電器等,耐用品訂單是衡量國內製造商收到的立即或未來交付的工廠硬件訂單的指標。反映了短期內製造商生產和投資支出情況。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耐用品訂單指數是反映製造業趨勢的一項重要指標。耐用品訂單上升通常伴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強,因此可能推高短期利率,這會支撐本國貨幣走強。

(2)領先指標:

大部分都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公佈前一個月的統計結果。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s)是由十二個一系列的相關經濟指針群所構成,用來測試整體經濟的轉換情形,並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向最有效的統計指標。假如領先指針連續三個月下降,則可預知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榮景。通常領先指標有六至九個月的領先時時間,根據美國商業部發行的經濟告示板(Economic Bulletin Board)指出,在經濟衰退前十一個月可預測經濟走下坡,而在經濟擴張前三個月可預測經濟的復甦。

(3)工廠訂單:

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商品產出的需求。

(4)工業生產:

每月十五日公佈上個月的統計結果。是衡量製造業、礦業與公共事業的實質產出,衡量的基礎是數量,而非金額。指數上揚,代表經濟好轉,利率可能會調高,對美元應是偏向利多,反之為利空。

(5)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反映每月批發物價變化的指標,主要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並以商品的種類、行業以及生產的各個階段都會分別統計。一般來說,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揚對美元來說大多偏向利多:下跌則為利空。PPI 是一個重要的通脹指標,因為它衡量制造業的價格變動——生產者的通脹通常會直接轉嫁給消費者。

(6)消費者信心指數:

反映該國國民對其經濟發展的看好程度,預示了未來消費支出的變化。

(7)採購經理人指數:

反映製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 50% 為分界線,高於 50% 被認為是製造業的擴張,低於 50% 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如十分接近 60% 時,則通膨的威脅將逐漸升高。一般來說,除非物價失控,出現無法遏止的惡性通貨膨脹,否則,投資人很可能會預期聯邦準備局將會採取緊縮利率政策,提高利率。當指數低於 50% ,尤其是非常接近 40% 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預期聯邦準備局可能會調低利率以刺激景氣。在全美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公佈前一天,還會公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這是全美採購經理人指數的一部分,市場往往會就芝加哥採購經理人的表現來對全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做出預期。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採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數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

(8)個人收入,個人支出: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及社會福利所取得的收入,反映了該國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了未來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等需求的變化。個人支出包括個人購買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個人所得提高,代表經濟好轉,而個人消費支出可能會增加,當其它經濟數據開始出現連續性成長,個人所得與消費支出大於預估值的話,市場可能會預期美國聯邦準備局將提高利率,對美元偏向利多。

(9)新屋開工:

每月的十六日至十九日間公佈。房屋開工率是衡量每月開始建設的住宅(獨棟和多戶型),衡量該國建築業活躍程度的指標,由於建築業為經濟發展變化周期中的先導產業,預示未來經濟的變化。房屋開工率作為一項經濟景氣程度的監測指標受到密切關注。新屋開工率與建照准許率的增加,通常表明經濟活動異常活躍,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會使大眾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偏向利多,這是利率上升的先兆。不過仍須合併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

(10)設備使用率:

每月中旬公佈前一個月的數據。工業生產中對設備使用的比率,通常 80% 的設備使用率被認為是工廠和設備的正常閒置。當設備使用率超過 95% 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滿點,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閒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

(11)商業庫存:

反映商業部門對短期信貸的需求。商業庫存增加,可能帶動短期利率的上升,經濟發展減緩,表明經濟可能進入停滯狀態。另外,央行或聯儲官員的講話也是非常重要和值得關注的。

(12)就業報告:

就業報告被視為美國經濟指標的重中之重。該報告通常在每個月第一週的週五公佈。該報告是對整體經濟狀況一個概況,是對非農業企業和政府機構雇員數量月度變化的統計。就業報告每月的變動反映每月新增或減少的雇員數量。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就業報告備受矚目。就業人口的大量增長被視為經濟勢頭強勁的信號,這最終也會導致利率上升,從而至少在短期內對貨幣產生支持作用。但是,如果通脹壓力也在增加,那麼就有可能會破壞投資者對貨幣的長期信任。

關於我們
我們的平台
帳戶類型
市場工具
教育中心
合作夥伴